清明寄思
三月去,四月臨;清明至,思緒起。
前兩天,我坐在辦公室里,聽著窗外那響徹不停的鞭炮聲,恍惚間才意識到清明節快到了。三亞的四月晴朗依舊,不像我的家鄉,每逢清明,總是伴隨著綿綿細雨,以至于我都不太相信清明節到了,小時候每次掛清回來,腳上總是沾滿了泥土。在我的印象里,雨似乎成為了清明節里必不可少的音符,只有這樣只能襯托出清明肅穆的意境。
昨天堂姐打電話問我,“你家今年還在賣清沒,我今天下午回去掛清”,那一刻才真正覺得清明節到了。在我們那里,清明節掛清是一項禮敬先輩、寄托哀思的重要習俗,小時候在清明臨近時,還能幫著家里裁剪幾束清來賣,現如今早已經忘記了,家里也只有我母親還記得如何裁剪,每年清明臨近,她總是利用閑散的時間裁剪許多清出來賣,以便掙點小錢。
父親已經走了八年了,在這八年里,因為在外學習和工作,從未有機會親自給父親墳頭掛一回清。每年也就過年回家的時候能去墳前掃掃墓和燒一點紙錢。本來昨天想讓堂姐幫忙給掛一束清的,后來還是沒開得了口,總想著母親應該會去看父親,希望父親在另一個世界不要怪我。最近晚飯后習慣散步去海邊,吹吹海風,聽聽海浪聲,坐在岸邊遙望著那看不見邊際的大海,真希望父親就在大海的另一頭,讓海風帶去我對父親的思念,讓父親知道我們有多想他。有時候看著滿天的星星,心里在想會不會有一顆是父親。多少次思緒泛起,真希望父親是天上的一顆星星,父親能遠遠的看著我們,我們也能遠遠的看著父親,有時候就是這樣簡單的望著已是滿足。
泥土再多,
我也愿意踏著泥濘給父親墳頭掛上一束清,
那代表著對父親深深的思念;
歲月再久,
我也愿意承受思念父親的痛苦,
那是因為我害怕你的容顏從我的記憶里消失;
距離再遠,
我也愿意遠遠望著無邊的世界,
那是因為我相信父親也在世界的另一頭看著我們。
人們常說,無論走到哪里,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。對于我們這些常年在外的人,思念之心更是情真意切,無論走在哪里都不會忘記回家的路。作為新時代之青年,我們應不負時代之榮光,常念先人之語而奮發有為,常思先人之盼而創造美好生活。